水产学报简介
《水产学报》(CN:31-1283/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水产学报》被《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动物学记录》收录。曾先后三次获中国科协专项基金资助、获水产类期刊一等奖。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1080元
杂志文章特色
1.《水产学报》来稿为没有公开刊载的作品,作者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对来稿有权做文字性和技术性的修改、删节。若有特殊情况请在稿件附言中注明。
2.《水产学报》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应为独立完整的报道性短文,包括实验背景、研究目的、方法、详细结果和结论,500字左右。英文摘要能独立成文,篇幅为1页,其中应有基本观点、研究背景、方法、详细的实验结果、结论等,总体要求是使英文摘要具有可引用性。关键词5~8个。
3.《水产学报》插图 应有自明性,图题信息要完整,并辅以详尽的图注说明,图题和图注中所包含的信息应能使读者在不阅读正文的情况下看懂原图。图题和图注均需中英文对照,首字母小写。
4.《水产学报》参考文献 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在正文中以中括号标注于引用处的右上角。
5.表格 要求采用三线表,表题信息要完整并具有自明性,在读者不阅读正文的情况下,能看懂该表。表和表中各栏均需中英文对照,首字母小写。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研究论文,综述,征订启事,书评,会讯,总目次,总目录
摘要:鲫疱疹病毒(Carassius auratus herpesvirus,CaHV)是一种引起鲫急性鳃出血症和高死亡率的病毒病原。病毒要借助功能基因与细胞组分(如细胞器)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感染与复制。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分析、PCR扩增、重组质粒构建及其与细胞器标记质粒共转染鱼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EPC)的荧光观察,对预测鲫疱疹病毒基因CaHV-31R编码蛋白的特性、亚细胞定位及与细胞器共定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鲫疱疹病毒编码蛋白CaHV-31R由313个氨基酸组成,含一个跨膜结构域(248~270 aa)和一个RNase E/G家族蛋白的典型结构域(40~182 aa);与5种来源鲤疱疹病毒同源蛋白多重比对发现,与鲤疱疹病毒II型中的日本株ST-J1和中国株SY-C1的同一性较高(分别为100%和80.7%),与鲤疱疹病毒I型代表株CyHV-1的同一性居中(为26.5%),而与鲤疱疹病毒III型中的德国株CyHV-3(或称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和中国株CyHV-3-GZ11 的同一性最低(分别为20.7%和18.2%);经基因扩增和构建真核重组质粒pEGFP-31R,当用其单独转染EPC细胞,绿色荧光信号主要在细胞质中呈弥散分布,少量在细胞质中或在细胞核外围呈点状分布;当用pEGFP-31R与内质网标记质粒pDsRed2-ER或与高尔基体标记质粒pDsRed2-Golgi共转染细胞,绿色荧光信号在胞质中的分布情况与单独转染时不同,分别能与2种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定位。研究表明,CaHV-31R是鲫疱疹病毒中一个能编码与细胞器共定位蛋白的基因。
摘要:皮肤黏液是鱼类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大弹涂鱼皮肤黏液对其免疫防御、渗透压维持以及适应水陆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大弹涂鱼皮肤黏液的蛋白质分子组成,对其皮肤黏液开展了抑菌活性分析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电刺激法收集大弹涂鱼皮肤黏液,采用打孔法比较了皮肤黏液和血清的抑菌活性差异;进一步利用鳗弧菌对大弹涂鱼进行诱导,采用生长曲线抑制法分析和比较了诱导前后皮肤黏液的抑菌活性差异。利用Shotgun质谱技术,结合大弹涂鱼皮肤转录组数据库,对大弹涂鱼皮肤黏液开展了蛋白质组学分析;进一步利用String软件对所鉴定的蛋白质开展了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大弹涂鱼皮肤黏液具有广谱抑菌活性,鳗弧菌诱导后的大弹涂鱼皮肤黏液与诱导前相比,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活性明显上升,但对其他菌株的抑菌活性差异不明显。从大弹涂鱼皮肤黏液中共鉴定各类蛋白质分子97种,基本分子组成与其他硬骨鱼类皮肤黏液蛋白相似,但也有少数蛋白如泛素蛋白、胸腺素蛋白等未在其他鱼类皮肤黏液中报道。此外,其他鱼类中所鉴定到的部分蛋白如热休克蛋白、抗菌肽等在大弹涂鱼皮肤黏液中未能鉴定到。大弹涂鱼皮肤黏液中已鉴定的蛋白多数具有与免疫功能相关的结构域,且存在一个以肌动蛋白为核心的相互作用网络。大弹涂鱼皮肤黏液具有明显的广谱抑菌活性,其蛋白质组成与其他鱼类皮肤黏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大弹涂鱼皮肤黏液的分子多样性及功能机制奠定了基础。
摘要:为了探究microRNA(miRNA)对乌鳢水泡病毒(snakehead vesiculovirus,SHVV)感染月鳢细胞(striped snakehead cell,SSN-1)的影响,本研究对SHVV感染的SSN-1细胞及未感染的细胞进行miRNA高通量测序。分别用U6、β-actin和5S rRNA作为内参基因研究SHVV感染对细胞内22个高丰度(transcripts per million,TPM ≥1 000) 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U6基因作为内参时,SHVV感染对β-actin没有显著影响,但是5S rRNA显著上调表达,说明U6和β-actin基因适合作为内参基因研究SHVV感染对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此外,我们研究了14种miRNA对SHVV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miR-27a-3p、miR-26a-5p、miR-30e-3p等11种miRNA显著促进SHVV增殖,miR-150和miR-216b显著抑制SHVV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高丰度的miR-100-5p在SHVV感染SSN-1细胞早期上调表达,晚期下调表达。过表达miR-100-5p可以显著抑制SHVV的增殖,而抑制表达miR-100-5p可以显著促进SHVV的增殖。本研究为开发抗SHVV的核酸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摘要:近年来,条纹海马的养殖在我国发展迅速,但由于多种养殖疾病的频繁暴发,严重制约了条纹海马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自2017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在条纹海马的养殖过程中,多次发生表皮溃疡综合征,患病海马游泳能力减弱,皮肤大面积溃疡,同时伴随烂尾症状,解剖后发现其肠道发白,肝脏及鳃颜色暗淡,死亡率较高,给海马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从患病条纹海马的溃烂肌肉及肠道中分离出13株优势菌株,经回归感染实验证实菌株HDM-2可引起条纹海马出现表皮溃疡综合征的类似症状,且半数致死量(LD50)约为2.89×10^8 CFU/mL。为确定菌株HDM-2的分类地位,采用生理生化及基于16S rD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HDM-2为哈维氏弧菌;为了解菌株HDM-2的菌体特征,采用透射电镜(TEM)对菌株HDM-2进行观察,结果显示,HDM-2为周生鞭毛,有荚膜,大小约2.20 μm×4.75 μm;为获知HDM-2的抗生素敏感性,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HDM-2对氟苯尼考和头孢他啶等较敏感;患病条纹海马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菌株HDM-2对条纹海马的皮肤、肝脏以及鳃组织损伤较严重。本文可为条纹海马表皮溃疡综合征的防治及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摘要:实验采用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旨在建立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毒力测定的BALB/c小鼠模型。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建立感染模型,比较了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分别感染尼罗罗非鱼和小鼠的LD50差异,分别测定了不同毒力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对尼罗罗非鱼和小鼠的毒力。结果显示,小鼠经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在24h内出现死亡现象,且对小鼠脑、肝脏、脾脏、肾脏等组织造成损伤。3次测定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TFJ0901对尼罗罗非鱼和小鼠LD50分别为7.7×10^7、2.2×10^8、3.5×10^9CFU/mL和405、361、419CFU/只。将无乳链球菌TFJ0901和THN0901感染尼罗罗非鱼(1.0×10^7CFU/mL)和小鼠(100CFU/只),尼罗罗非鱼和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00%、6.7%±5.8%和100%、0,其存活率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将无乳链球菌TFJ0901和TFJ-F感染尼罗罗非鱼(3.0×10^8CFU/mL)和小鼠(2500CFU/只),尼罗罗非鱼的存活率分别为73.3%±11.5%和80.0%±10.0%,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3.3%±11.5%和100.0%,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本实验成功建立了BALB/c小鼠作为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毒力测定的稳定模型,测定不同毒力的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对小鼠毒力与对尼罗罗非鱼毒力一致,且该模型能够区分尼罗罗非鱼模型难以区分的毒力相近的无乳链球菌。
点评详情